新版教案設計
| 
單元名稱﹕演+唱 會不會?! | 
編寫者﹕曹力文、游子瑩、李安怡 | |
| 
教材來源﹕自編 | 
教學對象﹕國中二年級 | 
教學時間﹕45分鐘(共1節) | 
| 
教材研究 | 
歌曲《童年》為一首民歌,民歌是在1970年代之前,台灣年輕人喜愛的音樂主流為西洋音樂。音樂劇《木蘭少女》為台灣原創音樂劇,內容顛覆國人對木蘭從軍的刻板印象,探討當代性別扮演和愛情想像的多重面貌,並與國外《曼哈頓奇緣》做比較,讓學生對音樂劇有不同的想法。 | |
| 
學生學習條件分析 | 
此節課設定為本單元第四節,前三節課學生以瞭解音樂劇的組成要素及學會演唱歌曲《童年》。 | |
| 
教學資源 | 
PPT、影片、活動紀錄表、音樂。 | |
| 
教具 | 
活動紀錄表、小卡片。 | |
| 
教學內容概述 | 
由三位老師以音樂短劇的方式引起動機,直接進入今日課程主題,接著複習上節課已學歌曲《童年》,之後請同學第一次分組討論並做紀錄,討論內容以歌曲《童年》內容為參考設計一齣短劇並加入一段演唱,同時教師在旁協助。各組初步討論後,老師以短片介紹音樂劇,幫助學生增加創作靈感。進入第二次分組討論,請學生將第一次討論的內容做最後確定並請各組同時排演一次,老師在旁觀察。最後各組呈現並分享感想與回饋。 | |
| 
課前準備 | 
1.一分鐘音樂短劇及設計示範用的活動紀錄表。 
2.童年及音樂劇短片。   3.分組用抽籤小卡片。 
4.各組活動紀錄表。     5.PPT設計。 | |
| 
 |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教學資源 | 
|  | 
壹、引起動機 
由三位老師為學生演一段一分鐘的音樂短劇(歌曲童年第一段)。 
貳、   
  發展活動 
一、複習歌曲童年 
以上次上課所教唱的歌曲童年,做為本次上課戲劇演出的音樂部分。在分組討論前先請同學複習演唱一次歌曲童年。 
(童年最後一段不唱) 
二、分組討論【第一次】 
1.以抽籤小卡片方式進行分組(準備兩個小紙盒,由子瑩和力文協助同學抽小卡。分三組並視當天人數增減各組人數) 
。 
2.老師發下活動紀錄表向各組同學講解紀錄表中要討論的內容。 
3.各組討論-老師在旁協助。 
(子瑩:沒錢組、力文:作業組、安怡:太陽組) 
三、介紹音樂劇影片 
1.介紹台灣《木蘭少女》音樂劇故事及段落劇情。 
2.比較國外《曼哈頓奇緣》音樂劇段落。 
3.導引學生創作自己組的音樂劇。 
四、分組討論【第二次】 
1.請各組將第一次討論的內容做最後確定。 
2.請各組同時排演一次。(觀察適合第一組表演的同學) 
參、綜合活動 
一、各組表演呈現。 
二、活動總結、回饋 
1.同學回饋、分享感想,老師講評及總結。 
2.收回活動紀錄表。 | 
1mins 
5mins 
5mins 
7mins 
5mins 
5mins 
12 mins 
5mins | 
活動紀錄表 
分組演出 | 
音樂 
活動紀錄表 
影片 
歌詞(PPT) | 
本次主要討論出我們前面導引活動的行動劇劇情,要怎麼演,順便完成一份到時候要給學生完成的活動記錄表。
照片記錄
ps組員間尚待完成項目:討論出具體目標(寫教案用)
本次記錄員:曹力文
教案統整負責人:安怡
教具美術設計:子瑩
歌詞ppt製作:力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