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星實習日誌──徐靖雯

日期:2010.03.17(四)
時間:下午一點四十分到三點四十分

實習內容:

一、認識環境
陳協理將我們交給秦副課長,由秦副課長帶我們認識各位工作夥伴,有攝影師、記者、主播、剪接、字幕、配音等。也帶我們認識環境,如6樓的控制室與配音室、五樓的節目棚與新聞棚,還有廁所、飲水機。剛好下午有一組記者要到鹿耳門去採訪,但由於一部車不能載太多人,所以這次佩雯跟伍欽跟著記者到鹿耳門採訪,我、瑜珊、佳霖三個人就待在控制室裡,看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工作,並詢問他們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

二、影像剪輯
在控制室中有許多台小電視以及錄放影機,看著剪輯影像的人員不斷地來回播放影像,並且記下每段影像的時間點,眼睛專注地看著螢幕,雙手不斷地按著播放或倒帶的按鍵。發現他們所拍攝的影像其實跟我們平時在拍照的時候很像,要先在現場多拍一些影像,最後在擷取較精華且適合的部份。

三、編輯字幕
今天負責字幕的大哥教我做的工作是一邊看著事前拍好的影像,一邊聽聲音打成逐字稿。這次的影片內容是訪問台南夜市的幾個店家,有詢問他們工作時間以及銷售量、營業額等。由於他們主要是用台語交談,所以要打成字幕需要足夠的專注力以及基本的台語聽說能力,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就要重複聽好幾遍,或是詢問其他人是否聽得懂。至於一些口頭禪或發語詞,則不需要打成字幕,也不需要打注音符號,只要將語句一段一段地分開排列就行了。最後打完還要檢查確認是否有錯字或贅詞。

實習心得:
雙子星有線電視公司裡的大家感覺都很好相處,但由於是我們實習的第一天,所以對彼此都還不太熟悉,只有簡單的幾句問答而已。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有問我們同樣的一個問題:「你們南大幼教系怎麼會想要來雙子星實習呢?」我們的回答是:「我們希望來這裡學習到更多元且不同於以往的經驗與技能,並看是不是能在各個產業中找到與幼教相關的事情。」 如果能像其他實習生在寒暑假時,整天都待在雙子星裡面實習,那我們能學到的一定更多,因為可以從一大早跟著記者出去跑新聞、回來公司裡剪接、配音、編輯字幕,到最後的播出,整個過程都參與得到,如此一來必定能使我們學習的更透徹。


日期:2010.04.08(四)
時間:上午十點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四十分到三點四十分

實習內容:

一、預錄節目之事前準備
預錄的節目預計十點半開始,但如果主持人與來賓準備好的話就能提前開始。而如果是現場直播的節目,那就必須要準時開始與結束。原本的節目是現場直播的「市民心聲」,會開放讓民眾Call in。而今天是要預錄由台南市政府所委託拍攝的節目,一共會有五集,主要內容是談論台南市各區各里的環境建設情形,由秦副課長擔任主持人。 控制台裡的導播、字幕、音控,一起調整螢幕的色彩、亮度,並處理畫面跳動閃爍的狀況。

二、預錄節目之人員工作分配
1.主持人:要事先畫好妝,跟來賓在小客廳中討論待會要拍攝的節目內容。2.攝影師:要先擺好攝影機的位置,並且調好攝影機的角度,共有四台攝影機,兩台是固定式自動拍攝的(整場情景與主持人),有兩台是由人工控制可調每個拍攝角度與距離遠近(來賓)。3.導播(PD):掌控拍攝現場的狀況,與場控人員都有戴耳機可以互相提醒與配合,看著小電視中每台攝影機拍攝的影像來進行切換畫面的工作。4.現場導播(FD):場控人員,寫小白板提醒主持人有誰call in等,處理現場狀況(如有觀眾在現場手機鈴聲響),人員管制。5.音控人員:要將每個麥克風的音量調整好,而音控台每個控制器上都有貼配戴麥克風者的名字,因此不會調錯麥克風的音量。音控要注意不能讓麥克風有雜音。6.字幕人員:整個節目從頭到尾要上的字幕都要事前先做好,並在需要上字幕的時間點將字幕放到影像中。

三、預錄節目之現場狀況
導播切換畫面並與FD場控人員用耳機互相傳遞訊息,中場休息時會接著播放VCR,是事前所拍好的影像,當VCR快播放完時,導播會倒數一分鐘、三十秒、十、九、……、零,提醒節目即將開始。 有時候主持人也會配戴耳機以方便導播告之訊息給主持人,但是太多耳機互相傳遞訊息怕會影響主持人的專注度,所以這次主持人沒有配戴耳機。 攝影師要拍攝正在講話的人,所以需要隨時調整攝影機的鏡頭。如果來賓有拿一些資料要給大家看時,攝影師會將鏡頭拉近,讓大家都能夠看到資料的內容。 字幕人員也要隨時注意應該放什麼字幕上去,例如輪到里長講話時,就需要放上里長的名字,討論到下一個議題時,則要放上議題的名稱。

四、營業型態
一樓是服務櫃檯,二樓是行政辦公室,三樓是機房與會議室,四樓是機房,五樓有小客廳、辦公室、攝影棚,六樓有辦公室、控制室(有導播機、音控台、剪接影像的設備)、配音室。 雙子星有線電視台之所以有那麼多的頻道可以看,是因為他們向衛視中文台、東森、國外的HBO、Discovery等電視台買頻道再賣給民眾們。網路寬頻與安裝線路則是要向政府購買,以公尺計費。這些龐大費用都是由有線電視公司先負擔,再賣給有需要的民眾。 數位與類比相較之下,畫素就比較好,但由於現在的科技硬體的品質遠高於軟體,所以大家現在要開發更好的軟體才能趕得上硬體的進步。

五、人員分工
媒體工作需要一群人互相配合,化妝、服裝、燈光、背景、攝影、音效、字幕、工程人員(傳送正確資訊),每個人要會的工作不只有一項,攝影師不能只懂得攝影,他同時也要會剪接、音效、字幕等工作,由此可知這是份需要具備許多不同的專業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每個人都要當記者出去採訪,有時則會成為新聞主播,攝影師有時也會成為導播,在雙子星有線電視工作的人都要多才多藝,如此有突發狀況發生時才能互相支援,例如臨時有急事請假,就能有替代人員幫忙,與其他電視台相較之下,競爭性比較不高,與同事間能有良好的互動與和樂的工作氣氛。

六、節目棚之燈光、佈景擺設
打燈光需要注意不能有人物或事物的影子,而如果有兩個人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讓對方的影子落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因此需要非常強且放在高處的燈光。燈光前方則會使用描圖紙覆蓋住燈罩,讓光線能較柔和一些,但由於燈光有一定的熱度,所以有時會燒破描圖紙。 佈景的擺設也要有美感,之前都使用實景,用木頭製作的背板,但很佔空間,現在則使用珍珠板,輕便容易收納,但是也較容易破損。桌子、椅子、背景等,還需要配合來賓衣服顏色或是節目類型而有所變化,如果有缺都需要購買新的配備,讓節目效果更佳。

實習心得:
一個節目需要許多工作人員一起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而在雙子星有線電視公司中,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輪流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到不同的職位,有時是導播、攝影師、有時是字幕、音控、記者等,每個工作夥伴彼此間的默契都很好,也會互相幫忙,我很喜歡這種和樂融融且互相支持的工作氣氛,視對方為朋友而非敵人,良性的競爭而非爭奪。 學習的過程有可能是辛苦的,而且可能會有人心存疑問說為什麼要學這些,但當自己比別人多學了一些其他技能時,未來就會比別人有更多條路能夠選擇,學到的就是自己的囉,多多增廣見聞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此次預錄節目很順利,沒有NG的狀況出現,讓我知道一個節目的製作過程,以及每個人員的工作內容。不過由於我是在六樓的控制室,站在導播字幕與音控的後方看他們在做些什麼,並用記錄板寫下我所看到的重點,他們說這樣有些壓力好像在評分,所以要我先坐著看就好,很感謝他們在忙碌之餘還要回答我所提出的疑問。 下午時,邱大哥剛好比較有空一些了,他為我和佩雯講解有關雙子星有線電視行政方面的事情,並且對我們的提問是有問必答,真的超級幸運的,因此我們更了解電視台行政部分的運作。 再次進到攝影棚裡,他們正在擺放新的佈景,用藍白色圖樣製成的珍珠板背景、紅色皮的椅子、玻璃圓桌、花盆,我和佩雯還有試坐在椅子上,讓他們看著螢幕上所呈現的效果,擺設的配色、桌椅高度等細節,都需要注意到。 最後我們有幫忙收拾場地,因為需要把新節目所要用的擺設先收起來,他們不太敢讓我們動手,因為有些物品的價格非常昂貴,如果被公司裡員工弄壞還能賠,但如果被我們實習生弄壞的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只有幫忙扶、搬一些器材,並清理了一下場地。

網路上尋找到的資料:
導播(導演):要掌控拍片現場的狀況以及畫面的選取,要先跟製作人討論節目屬性以及要表現的方式,還要跟演員討論他要表演的方式,比如拍一個劇中人中大獎的戯,主角是該很開心的又叫又跳,還是該隱藏得獎消息偷偷摸摸的不讓別人知道,這些都是導播必須先研讀腳本之後,了解節目所要表現的東西來做整的。
助理導播:助理導播的工作就是協助導播,要拿錄影帶測錄拍下來的東西,以及檢查拍下來的東西有沒有問題,有些節目需要助理導播需要告訴導播這段節目還有多長,或是這段VCR還有多長,好讓導播來選擇下一個畫面,助理導播有時候會有一個以上,另一個AD(助理導播)就是負責上字幕或字幕校對。
攝影師:控制攝影機的工作人員,簡單的說攝影師就是導播的眼睛,他們會戴耳機,可以直接聽見導播跟他們說話,導播會跟攝影師說他想要哪些畫面請攝影師拍給他,導播的指令大概是camera 1 zone in 主持人+來賓,意思就是要第一台攝影師拍主持人跟來賓的兩人畫面,通常攝影師會有1個以上到7~8個,要看拍攝的節目類型來增加或減少。
燈光師:燈光師就是控制片廠燈光的工作人員,一般燈光師都是最早到場的人,因為他要在導播開拍前到達把燈光打好,等其他工作人員與演員就位之後就可以開始拍攝,通常拍攝之後如果燈光沒有太大問題燈光師就沒有事情了。
成音師:成音師的工作就是收音,他要幫來賓或是主持人準備麥克風,或是別在胸口的小型麥克風,除此之外他還要做一些現場的音效,有些音樂性質或是綜藝節目都會另外在找一個樂師最更細緻的現場音效。
現場指導:現場指導就是在拍片現場指揮所有一切事務的人,簡單說就是導播的傳聲筒,他是最清楚現場狀況的人,要清楚知道場中正在表演的是哪個節目,接下來要表演的節目,以及誰該上場誰該下場,或是時間不夠要提醒場中的演員快點結束或是時間還很充裕可以盡量說話拖時間,還有各種道具的排放等等。
視訊工程:攝影師控制的攝影機畫面第一個會到達的就是視訊工程師這邊,他可以在第一時間幫畫面做調整,調整之後再送到導播那邊,比如光圈太大或是太小,視訊工程這邊可以在做細部微調,除此之外,視訊工程還要懂得維修機器,拍片現場機器有問題也大多都是找視訊工程,所以他要知道各種機器最基本的使用方式以及維修。
場務:場務的工作就是保持拍片現場的清潔、秩序、安全,還有協助搭景人員搭設背景布景等等。
搭景人員:把一個空空的攝影棚利用道具變成一個房間、客廳或是變成一個舞台的工作人員。
美術指導:美術指導就是把場景畫出來的人,製作人會告訴美術指導他要拍攝的節目需要哪些道具跟背景或是場景,美術指導就會把製作人需要的場景先用電腦繪圖靶場景大約畫出來。製作人覺得沒問題之後,美術指導就會把畫好的場景圖發給搭景人員,讓他們依據場景圖搭出製作人要的場景。
製作人:如果說導播是把節目完成的人,那製作人就是把這個節目想出來的人,製作人要先丟出企劃書出來告訴他的主管他想要做怎樣類型的節目,這其中包括要花多少預算做這個節目、請哪些演員、製作日期要多久、有沒有收視率、做出來之後效果好不好等等。
企劃:企劃就是跟製作人一起討論節目要怎樣製作,以及確定之後的腳本撰寫,還有各個橋段的編寫,比如哪時候該加一段笑話,哪時候該加一場悲劇讓觀眾看了會隨著戲劇哭笑。
執行製作:執行製作是整個工作小組裡工作最雜的職務,從節目一開始企劃到最後播出執行製作幾乎都要全程參與,小事情從訂便當、敲通告、聯絡外景場地、租交通車、買水、準備道具、準備節目需要用到的字幕、字卡、大字報等。大事情如拍片完畢的剪接、效果字幕、驗帶、送帶等。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2008750&q=1005031404532&p=%E5%B0%8E%E6%92%AD%E7%9A%84%E5%B7%A5%E4%BD%9C
給新進導播讀的文章(EFP導播學基礎觀念) 2007/07/22 11:271.0

序言與觀念 --- 對於新進的導播人員,此文章可以幫助新手更快進入導播的領域裡。另一方面,這篇文章只能給新手們作為學習的參考。身為導播者,要記住一個重要的觀念「導播是很主觀的專業技能,別人的手法,你不見得適用。你的運鏡手法,也不用擔心別人學習,因為;永遠不可能有二個一模一樣的導播。導播是很主觀,也是很唯一的,導播是無法複製的。」
2.0 新進導播需先認清自我屬性 --- 台灣的有線電視製作環境而言,新進的導播人員的前一個職位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或節目性質,像有線電視台裡的新聞導播,大多數是由助理導播升上來的(極少數由編輯轉任),但是節目的導播卻可能來自很多方面,最常見的像是由攝影師升任、剪接師升任、技術指導升任(老三台的文化,也有少部份由現場指導升任),甚至也有由燈光師所升任的。新進的導播人員,一定要認清自己適合的節目屬性。舉例,你之前在從事助理導播的工作時,可能都在錄戲劇節目,那你可能很清楚整個錄影的流程,會依照劇本上的次序,協助提醒導播或現場的藝人、工作人員等。但是,如果你轉了體育性質的節目,那你很可能必須的重頭學起。至少你要知道球賽的規則,進行的方式與認識球員…等等。如果之前,你在新聞性節目或談話性節目,突然之間,要你去On綜藝或Live演唱會,初期你也一定會很混亂的。所以有些電視台會規定,節目部的導播不可與新聞部調動。否則,一定要由AD從頭學起。同是傳播事業,但是類別不同,也就等於隔行如隔山了。新進人員,在投入此行業之前,先仔細的想想,你想從事那一類型的節目製作? 假設,你平時就對戲劇的詮釋與手法很有見解力,你每次去看電影,都能很注意到每個鏡頭的運用,燈光的搭配,演員服飾與場景、道具的陳設。那你是適合走戲劇類型的。假如你對音樂很有細胞,任何類型的音樂你都聽。還可以數節拍,甚至會玩一些樂器,懂得欣賞「藝人」的美感,天生又是個樂天派的人,那你就適合走綜藝或LIVE演唱會的路線。如果你天生是個推銷高手,能言善道,又鬼點子特別多,那東森購物台或從事廣告導演就是你最合適的選擇。平時就很關心時事、政治者,每個公眾人物都熟悉,那不用說,去新聞台就對了。平時每場球賽都不放棄,喜歡各類的運動,每個球員都認識,那就適合去體育台發展。所以,認清自己的屬性很重要,也是新進人員時常會忽略的一個項目。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或從未碰過的人,進了新聞台或是財經台就是會發生「浪費時間」的問題。因為屬性不對。新進人員先認清自我屬性,選對分類的科目是很重要的。
3.0 了解並掌握前置作業 --- 一個成熟的導播,通常都是最後一刻才進副控的。台灣的傳播製作環境中,前置作業的比重真的比國外差很多。在國外,不論是副控室或是轉播車內,都被要求要有很大的「空間桌面」。在台灣,上過轉播車或副控室的人員都知道,台灣的轉播車或副控室全部被機器塞的滿滿的。可是在國外的副控或是轉播車上,一定有很多空白的控制台桌面。正前方只有內線對講系統與監視器(只看PGM的畫面)。因為,老外的前置工作做的很細。所以,他們的製作團隊中的工作人員,每個人手上文件特別多,像是什麼劇本、分鏡表、拍攝流程表、聯絡人、行程表、備忘錄、燈光圖表、無線電通訊聯絡表…等等,幾乎人手一份。 再看老外的人力編制。大一點的案子,一定會有一至三名助理導播。稱之為1st assistant Director、2nd assistant Director到3rd assistant Director。他們的AD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AD是真正的助理導播,所做的工作內容就是輔助導播所有的事務。他們Roll Tape有專們的人,稱之為VTR(錄影)。而字幕也有專門的人,稱之為Character/Graphics Generator(簡稱CG)。而執行製作只有一位。但他們的執行製作卻是主管級人員。底下也有很多製作助理,稱之為Production Assistants。由人員的編制,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專業程度。內容部份以演唱會的轉播工作為例,事前至少開過不下數十次的製播會議。討論的結果,都會整理成厚厚的一疊文件,像是拍攝行程表(Run-Down)。我們台灣的拍攝行程表,我見過最細的,已有交待要呈現的畫面、聲音、人物、燈光、舞台特效與時間長度等。但老外的行程表中,還多了,人物進出位置、舞台地面標記、主奏樂器、聲音頻道、攝影運鏡重點、第一次彩排記錄、第二次彩排記錄與第三次採排記錄及重點注意事項…等。 正常來說,排練時,導播與首席助理導播是絕對要在現場看的,而第二助理導播則於排練時,可能是位在樂隊中觀看與記錄,第三助理導播則大部份時間是跟首席燈光師在一起做燈光方面的記錄。當排練看完後,導播會提供演出者或製作人,就電視的呈現效果,所需要做的修改之處的意見。或與舞台指導妥協部份的視覺效果。往往,電視呈現出的畫面效果與現場看舞台的呈現效果,會有很多衝突或矛盾之處。這時就需要雙方做妥協,若爭議過大,就請製作人或執行製作來裁決。然後彩排時,才是由整個製作團隊全部動員下來,然後修正再修正。最後才會正式演出。在國外的製作環境,前置工作佔了極大的比例。在國內,前置工作並沒有這麼的仔細(通常是大環境不允許也沒必要做到這麼細),但是,一個好的導播,會把工作重心放在進入副控之前。事前了解越多,準備越充份,真正On節目時,意外狀況的發生機率也就會越低。
4.0 與你的工作人員產生互動 --- 傳播業是標準的Team-Works,也就是工作團隊。個人的能力再好,也無法自行完成所有的任務。「導播是節目的中心」,但是….如果工作人員不與導播配合,導播也會氣的跳腳。尤其是現場立即播出的Live的節目,工作人員如果出錯或不配合,不好的畫面已經播出去了,就算導播能力再強也是無法挽回的。即使是錄影的節目,因為工作人員的誤失,導致錄影一再NG重來,這會使得原本很盡心盡力的工作人員的情緒也跟著受影響,等到原先失誤的工作人員修正好了後,又輪到另一個人或是單位發生錯誤,這樣就會影響整組工作人員的士氣,是會產生很負面的惡性循環的,嚴重時是會錄不下去的。一個好的導播需盡量的與你的工作小組達成溝通的默契。一位成熟的導播一定要嚴格的要求自己達到下列三大項要求:4.1- 錄影前對所有相關工作人員的任務提示 --- 越詳細越好,讓你的團隊瞭解,你要什麼。而且溝通態度要和緩,但需要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則要表現出堅持的態度。4.2- 錄影中自己的情緒EQ的控制 --- 不要因為少數人的無心之過,而使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結果影響到了工作團隊中的其他人,導致惡性循環。最後,全體都做不好(包括導播自己)。4.3- 錄完影後的任務檢討(帶狀性節目一定要做)--- 這是為了改善製播時,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並且增加整個工作團隊的默契。尤其實屬於導播掌管的部份,像是攝影、燈光、場景、道具、特效、化妝、成音、與技術指導、剪接、現場指導、助理導播以及最重要的主要藝人…等。另外不屬於導播掌管但相關之部份,像是執行製作、編審、製作人…等也要定期的溝通,這樣節目才能做的很完美。

上述三項中,最重要的是導播自己的情緒EQ。我說一則真實的小故事,有位電視台的導播,在一個座談性節目的錄影時。一開始,攝影師積極的主動幫導播找畫面,但是導播不知怎麼了,竟然破口大罵「他X的,三號機,我沒叫你動就別動」。結果三台機器全部不敢動(或不願主動積極的幫忙),就等導播的指令,但當時這位導播還是新手,指令來不及下,一段時間後,三台機器就鎖在同一位發言者身上,而且構圖還一模一樣。原本攝影師可以救導播(Tally不亮的攝影機可以去抓別的畫面),但因為導播個人的情緒問題,導致攝影師的心態是「你指令不下,我們也不敢亂動」。結果呢?當另一人突然又講話時,這位EQ不佳的導播更是瘋狂的罵人了,節目當然就打槍了。這位導播在開場前沒有與攝影師互動溝通,導致攝影師原本只是好意幫導播取景找畫面,在導播的立場確變成了「雞婆」。導播應該事前與攝影師溝通,攝影師就不會如此主動,導播也不會亂生氣。還有這位導播因為是新手,急著想表現,結果失去安全畫面。以座談性節目為例,可以一機固定抓全景,當任何一人突然說話時,就跳至安全畫面,再調動別台機器抓說話人的特寫,這樣會比較安全。但這位導播本身不明白此道理,EQ又差,變成惡性循環,最後一敗塗地了。 提醒所有的導播人員,導播是有絕對權威性的職務,坐上導播這個位置時,是要能夠以德服人。也就是說,自己的本職學能要夠,這樣才可以帶領整個製作團隊。因為其他人,也是專業的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如何善用這些人的專長,就是導播的責任。而能將這些人組合起來發揮團隊戰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真正發自內心的願意跟導播配合。要做到此一地步,導播本身的實力就要夠,實力不是在副控裡又吼又叫而來,實力是讓所有工作人員有一個期待,認為有這位導播的帶領,今天又可以發揮自己的所長,把節目做好,甚至讓每位工作人員都能突破自己,都能進步,這時你這位導播的團隊就很強了。
5.0 增加導播的本職學能 --- 台灣的導播來自各個層面,有從AD或剪接師升上來的,也有從攝影師升上來的,也有從燈光或工程升上來的。每個人在原本的本職能力都很強,可是往往就欠缺其他方面的能力。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在有線電視新聞台裡由AD升上來的導播。很多由AD升上來的導播連下給攝影師的指令都不會,或是在畫面的要求上,只能勉強看出主播的陰陽臉,但燈光如果有其他的問題,就不容易發覺,因為沒感覺啊,所以也不會要求。那麼燈光師在得過且過的心理下也就認為「導播也沒意見啊,那就這樣子吧」。結果就是整體播出品質的滑落了。這裡所泛指為有線電視台裡的AD。對於在老三台或公共電視這些專業又標準的單位裡的AD是不會這樣不專業的。有線電視裡的AD通常只有Roll帶或是上字幕,在不然多個Cue秒的工作。可是真正的AD可是要會協助導播CUE攝影師、調動機位、鏡頭、還要幫導播注意所有可能會忽略的部份,正統的AD是比導播還要辛苦的。 在台灣有一個怪現象,有線電視台裡(尤其是新聞台),AD升上來的導播通常只會要求AD。而不會要求團隊中的其他人。因為不懂或只懂得皮毛,便不敢對其他人員有太多的要求了。因此,導播的本職學能是全方位的。如果你只有某方面的專長,建議盡量參與各個角色的工作以後,再來當導播會好一點。學習態度上面,自己積極一點,主動的要求加班,參與一些平時未能參與的工作。這樣學習起來會快一些,學習面也會更全方位。例如原本可能只是從事AD的工作,但是收棚以後,可以留下來研究燈光,或利用公司下班後,試著自己剪一些實驗性質的作品。或者自己試著用不同的鏡頭(廣角鏡與標準鏡),取相同的景物,自己試著用攝影機運動一下,看看用廣角鏡拍出來與一般鏡頭在視覺呈現上有什麼不同。這些都要自己找時間摸索,練習。有空的時候,到錄製節目的副控,看看別的導播是如何對攝影師下指令,甚至利用休假時,主動參與外場轉播的作業,看看別的導播在Live時是如何指揮全場的。在台灣,傳播業是要自己積極的努力去求知,才會有成績的,常常為了學習,犧牲休假,犧牲睡眠,犧牲玩樂,犧牲交異性朋友的時間,全心的投入,才會有收獲。否則,你的進步就是會比別人慢。
6.0 構圖與運鏡節奏 --- 前面說過,導播通常由攝影師,或剪接師升任。這裡我們就以攝影師與剪接師的角度來看一個導播需具備的最主要功力。首先看攝影師的角度。當過攝影師的人都知道,一個好的攝影師在拍攝畫面時,往往已經幫後面的剪接後製工作人員想好了如何剪接。一位好的攝影師絕對會拍完主題後,再補拍很多相關畫面或反應鏡頭,POV主觀視線鏡頭…等,然後讓剪接的人,有很多的畫面可以選擇,可以使用。好的攝影師,還會考慮到各個畫面的構圖連貫性。例如視覺主題的位置、偏移位置、大小、預留溶鏡空間、明暗對比…等(詳細的構圖資訊請參考「ENG攝影師的視覺語言」,美國UCTI影視技術學院,基礎攝影課程講義)。 剪接師也是一樣,針對不同的畫面主題將整個故事串在一起,並完成其特效與後期製作的處理。這二種師字輩的人,所做的畫面組合,或稱之為運鏡的節奏的內涵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跟「導播」比起來,又差了一節。因為不管是攝影師或視剪接師,都有足夠的時間來讓你思考畫面構成的組合與運鏡的節奏,其中剪接師更可以透過剪接機中Preview的功能。不斷的Preview試剪。然後找到最好的畫面組合方式與運鏡節奏方式來呈現給觀眾。但是導播是沒有時間也不允許大量的預看。所以,導播的經驗必須超過所有師字輩的工作人員,才有可能在錄影進行的瞬間,抓住畫面的感覺來呈現給觀眾。這是導播工作中最難的一環,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必須要新進的導播人員自己下場去體會,才感覺得到。 首先要先決定運鏡節奏的方式,如果是節奏緊湊,變化較大的運鏡,則最好是有彩排過。像是戲劇節目,是一定要先畫好分鏡腳本,然後再依照腳本上的分鏡來取景。而如果是體育性的轉播,則首重臨場感,導播的運鏡節奏要跟著現場球賽的氣氛而時快時慢。如果是演唱會類型的節目,則運鏡的方式就必需依照音樂的節奏來進行。而新聞導播則是依照主播的速度來決定運鏡的方式,主播如果報的快,那節奏就要跟著快。主播如果報的慢,那節奏就必須要慢。談話性節目呢?這就要看談話的內容了,如果談話的內容是很溫馨的,則節奏就必須放慢。但如果談話的內容是很火爆的場面,此時導播的運鏡方式就要讓觀眾也深刻的感受到現場吵架的氣氛。 構圖則與攝影機架設的位置有絕對的關係。同時,與攝影機所使用的鏡頭也有關聯。比方說,談話性的節目,機位的擺設則以可以清楚的拍到每位發言人的靠正面臉部特寫為主,高度則可與來賓臉部同高或稍微的低一些些,但最好不要高過來賓的臉部。其中至少要有一部攝影機是可以全景拍到的(所有發言人可同時拍到)為主。另外也要考慮導播與攝影師的共同習慣性。我曾經聽過一個真實故事。一般人做談話性節目的機位架設都是左邊一號機(拍右側來賓或全景),中間二號機(抓中間來賓或全景),右邊三號機(拍左側來賓)。某位導播硬是要反過來,變成3,2,1的順序。結果當然可想而之的混亂,因為就算導播不亂,攝影師也會亂。因為這種標準的1,2,3機位順序大家早已習慣了。所以,新進導播盡量避免標新立異的亂改原始傳統。因為新進人員往往不知道為何從前輩留傳下來的傳統就是這樣子,其實新進導播要認清,很多的嘗試可能前人已走過這條路了,一定是此路不通,才會沒有人用。新進人員不明就理的情況下,冒然更改是很危險的事。 談話性節目,如果談話的內容是很溫馨的,就可以把場景設計成使用沙發椅,擺個花,用柔和一點的燈光。運鏡時盡量柔軟,切換鏡頭時多使用溶鏡(Dissolve,6~10個Frame左右),也可請攝影師多給橫向的Dolly-Moving Shot(只要環境許可,又配有氣壓式攝影機配重座臺與滑輪),甚至可以使用Crane來運動,會呈現出很輕鬆很美的運鏡效果。如果是運動類的球賽轉播,則機位首重以看的到全場任何的角落為首要考慮。以籃球為例,至少要有制高點的2號機,可拍攝到全場。以棒球為例,至少要有也是2號機的正面全場畫面(在捕手後上方),與4號機的頭捕打全場畫面(在頭手的斜後方,很遠,在中外野)。其他的機為則是增強效果用的。以籃球來說,像是可用來增加緊張氣氛的籃筐下手持機(專拍漂亮的帶球上籃動作,可做慢動作重播用)。或是以棒球來說,專拍頭手臉部表情的6號機或是專抓左打者與一壘跑者的1號機…等(這些都可以用來作慢動作重播用,也可現場Take,甚至導播可以開窗Wipe Window,用分割畫面呈現跑者想盜壘的緊張氣氛)。 演場會的Live現場,則機位的擺設就比較沒有那麼簡單了,你要有一機抓正面舞台的全景,舞台前,最好再加一支軌道車低角度機跟隨歌手的移動抓特寫與舞台(最好配廣角鏡)。然後Crane是絕對必要的裝備,而且Crane上的鏡頭還必須是廣角的。再加手持機(也配廣角鏡)拍歌手背面或樂團。上述為必要的機位,加分用的機位則包含舞台正上方(如果舞蹈是有變化的隊形),側面二機,觀眾席再加一支Crane,再加一支手持機…等。演唱會是機數較多,則較有利。當然,這還要看導播的功力。功力夠的導播四機也可以呈現出很豐富的畫面變化(攝影師要很強,而且很配合,也與導播很有默契)。新進導播則最好加到八機以上。至於運鏡的節奏,則我個人是強烈建議一定要跟著音樂的節奏。當Live演唱會的導播,本身音樂素養絕對要夠,才容易勝任。 至於戲劇節目,則構圖是可以先在紙上作業時就畫好分鏡表,到時一切依照分鏡來擺機位,依照戲劇的張力來運鏡就可以了。戲劇可能是最複雜也是變化最多的節目。
7.0 切換鏡頭的語法(剪接語法) --- 導播在切換鏡頭時的組合方式,是有一定的原則。而這種原則我們稱他為「語法」,就好像剪接一樣,導播切換鏡頭時的原則就與剪接語法的原則很類似。像是要考慮構圖上主題的大小、主題的位置、光線的強弱、以及180°方向性(在戲劇與座談節目中很重要)等。幾個較為簡單的剪接(導播)語法如下: 7.1- 同樣大小的被攝體主題(例如人物),可以用Cut(卡接),或使用Wipe或使用特效轉場,但絕對不要Dissolve(溶鏡)處理,也不要用Key或 Superimpose處理。7.2- 被攝體的主題如果是人物,要特別注意他的眼神方向,因為眼神方向是向觀眾傳達了他在向誰說話的重要性。同時由於機位絕對不會在這位發言者的正中央(又不是拍教學節目,一般談話性節目人物是絕對不會在畫面的正中央的),故人物主題在畫面裡的偏置量就很重要。如果人的眼神向畫面的右方,則人就要擺在畫面裡稍微偏左,反之亦然,這就是偏置量。而導播在切換畫面時要小心此偏置量,如果二個相同偏置的人物在交替講話時,導播在跳畫面的中途最好Take一下全景(或跳到反向的主持人,抓反應),再Take另一人。而且還是只能用Cut(卡接),而不要用Dissolve(溶鏡)。7.3- 180°的方向性,這點非常的重要。尤其在座談性節目與戲劇節目以及體育性的節目(如撞球、保齡球)。如果導播在機位的安排中,破了180°方向性的限制,則會使觀眾產生方向錯亂的感覺。看電視的人嚴重時,劇情的溶入會完全接不上。這點,新進導播一定要注意。7.4- 很多新進導播或是老剪接師,很喜歡用Dissolve(溶鏡),來處理畫面轉場的切換。在此要特別提醒所有新進的導播與剪接師。Dissolve(溶鏡)就像是毒品裡的嗎啡,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所以Dissolve(溶鏡)是萬靈丹,可以救很多很難銜接的鏡頭。但也會破壞很多原本拍的美美的鏡頭。重點則是在畫面中的背景與被攝體主題在畫面中的位置。Dissolve(溶鏡)首重被攝體主題的大小與位置,例如同樣一個人,大小相同,出現在畫面的位置也相同的二個畫面,Dissolve在一起看上去就會很雜亂。但是如果二個畫面中的主角位置不同或大小不同(至少要有一樣不同),則要用Dissolve的話,就要看畫面的背景是否雜亂。如果是很花的背景,則建議不要用Dissolve或是用時間很短的Dissolve(10個Frames以內)。如果畫面主題的大小位置不同,而背景有很素(或根本很黑),這種就適合長時間的Dissolve,也可用Superimpose(新一代的Switcher為Key)。假如在演唱會或是綜藝類節目中的歌唱部份,如果歌手的主要光源來自追蹤投射燈(Follow Spot),歌手的背景也無光或是很暗很黑,歌曲本身又很輕柔。這時導播就可以Cue攝影師抓不同的歌手大小,例如一機將歌手放在螢幕的右邊,抓臉部特寫(歌手要向左看),另一機可抓全身並將歌手放在螢幕的左邊(歌手要向右看),然後在歌曲進入副歌時,就是最適合使用長時間Dissolve的時機。這時的Dissolve會很好看。八大電視台的「台灣紅歌星」節目就常出現這樣美美的畫面(難怪會得獎)。而另一種雖同樣是唱歌的畫面,卻不適合使用Dissolve就是有點類似以前三立電視台的「王牌點唱秀」。這個節目大部份由來賓演唱,唱歌者因不是職業歌手,故感情的投入與氣忿的控制是很困難的。也因此,只好把燈開的亮亮的,連背景、觀眾席都是,結果因為背景太花,就不適合用Dissolve,短時間的Dissolve還勉強,但絕對不要使用長時間的Dissolve,這會使畫面花的很難看。7.5- 剛才談到運鏡的節奏跟著音樂的節奏較為適當。例如節奏快的歌,切換鏡頭就跟著快,節奏輕柔的慢歌,就盡量放慢畫面切換的速度,或是可以快一些(豐富畫面的變化),但都使用短時間的Dissolve來切換。這種就是運鏡的節奏感。音樂節目是如此,體育類的球賽轉播也是一樣。棒球在緊張時(例如壘上有跑者),這時導播可以變換畫面的速度快一些,或隨著投手牽制跑者的節奏來變化,也可以主動製造更緊張的視覺效果(像是開個Wipe Window),直接抓投手與跑者的特寫也是一種方式。但是當球賽中的短暫休息時間,有人喊暫停時,可拍些觀眾或球隊教鍊,這時就可放慢速度使用Dissolve。籃球也是一樣,總之球賽的運鏡節奏是跟著球場的氣氛與主播的節奏來搭配的。7.6- 談話性的節目也有運鏡的張力。例如會起爭執的談話類型節目,導播的節奏就要跟隨現場的氣氛而改變。如果發生二個人你一言,我一句時,切莫隨著二人講話直接Cut接。因為導播會永遠慢半拍。往往第一個人只講不到一句,第二個人就插嘴了,這樣你來我往,導播如果用Cut接一定會因為慢半拍跟不上而亂掉。這時建議新進導播可以使用全景來拍攝。而如果這起爭執的二人是坐在一起的,那就使用二人大小的全景。或是乾脆開一左一右分割畫面,把爭執中的二人放進來。但此時一定要保留一機是全景或是停留在主持人身上,做為安全畫面來使用。如果談話節目是很溫馨柔和的性質,導播最好使用慢節奏的運鏡方式,切換畫面時以Dissolve為主,甚至可以用慢速移動的Dolly或是Crane來表現畫面的動態感。使節目的視覺效果看起來不會那麼的單調。而如果這時有某位發言者以談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0y9Cp5KZCRsWFCJFPkDF2A--/article?mid=1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