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戲劇 第五組
組別:口述默劇日期:97/04/08
時間:12:00
地點:文薈地下室
出席人員:陳郁心(組長)、林思頻(紀錄)、黃詩涵、李怡珊、李卉琪、康而雅
呈現形式:
組員有回去想如何呈現我們的活動:
1.兩個角色
2.全班分兩組圍成兩個圓圈(內圈和外圈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一位內圈和一位外圈是一對),設計橋段讓大家
換伴侶對戲(類似第一之舞可以換人合作)
3.兩位組員以相聲方式,內圈和外圈分別聽從兩位旁白,做表演。
4.劇:
˙一齣演完後,才對於表現方式討論
˙設計一個橋段,每演完一次,就表演方式、劇本用詞進行討論(ex.如何可以更好、如何讓觀劇者更瞭解劇
情、如何精準強烈傳達意思)。每次都加入大家新的想法,讓劇便得更完美。
5.但是後來決定先討論內容方面,因為怕形式限制了我們想要的內容,因此我們決定先想內容再做調整。
活動內容:
有組員提出可以用「蛋」為主題發展成一個活動,使用主題能讓孩子較容易融入活動。於是我們就以「蛋」為主題發展內容:
1.蛋的發展階段:蛋→小雞→公(母)雞→雞腿
2.由旁白的敘述讓同學表演
a.蛋
-蛋被孵出的過程
-蛋被腳踏車上運送時,晃動的感覺
-講一段故事讓孩子融入情境
-最後會有一些蛋(約10顆)被送去賣掉、加工…。就到外圍休息
b.小雞
-引導他們小雞們在飛或是在遊戲的情境
-之後玩一二三木頭人,由旁白當鬼,輸的小雞們(大概10人)就要到旁邊休息
c.公雞(母)雞
-小雞慢慢長大變成公雞或母雞
-農夫要選出幾隻肥沃的雞加工成雞腿販賣,有些離別的劇情
-留在最後的雞要被做成雞腿。(可用夾娃娃的方式挑出,請旁邊在休息的小雞們幫忙)
3.因為活動內容的關係,原先討論的活動形式就改成,是隨機的,大家圍著教室,在旁休息的人圍成圈坐下,
繞著在表演的人,表示在裡面就是表演,而在外面則是恢復正常人,希望有所區別。
討論方式:
最後回饋的部份,原本是想要邊呈現邊討論,讓劇情漸漸發展。但是後來因為我們活動內容的關係,如果在中間就喊卡,這樣就會失去連貫性。於是我們決定留到後面再做討論。
提出問題:
Q1:有組員提出較難控制人數的問題。要私底下跟在旁休息的孩子說等一下要
做的動作還是由旁白說?
A1:我們一致決定要由旁白口述,工作人員帶動作。因為工作人員私下說感覺
是事先說好的,不像是創造的戲劇。
Q2:要不要分組的問題?
A2:有組員提出,一共有三個階段,將全班分成三組,一組扮演一個階段。但後來討論後覺得,孩子們這樣就沒辦法融入整個劇情ex.孩子直接表演公雞而沒有經過蛋的過程,沒有循序的過程,很難進入劇情
活動當天工作:
因為想要讓每一個組員都有不同的體驗,於是我們決定不論是旁白、紀錄或是工作人員可以輪著當,這樣可以讓大家都有經驗,對活動也比較有融入的感覺。
初步構想的表格:(不是確定內容)
結論:
這一次討論大致大綱出來了。下一次討論時,組員們會實際操作一次。我們想要邊操作時邊想詳細的劇情。當天會以蛋的成長階段分別由負責該段的旁白統整打成文字檔。
組別:口述默劇日期:97/04/08
時間:12:00
地點:文薈地下室
出席人員:陳郁心(組長)、林思頻(紀錄)、黃詩涵、李怡珊、李卉琪、康而雅
呈現形式:
組員有回去想如何呈現我們的活動:
1.兩個角色
2.全班分兩組圍成兩個圓圈(內圈和外圈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一位內圈和一位外圈是一對),設計橋段讓大家
換伴侶對戲(類似第一之舞可以換人合作)
3.兩位組員以相聲方式,內圈和外圈分別聽從兩位旁白,做表演。
4.劇:
˙一齣演完後,才對於表現方式討論
˙設計一個橋段,每演完一次,就表演方式、劇本用詞進行討論(ex.如何可以更好、如何讓觀劇者更瞭解劇
情、如何精準強烈傳達意思)。每次都加入大家新的想法,讓劇便得更完美。
5.但是後來決定先討論內容方面,因為怕形式限制了我們想要的內容,因此我們決定先想內容再做調整。
活動內容:
有組員提出可以用「蛋」為主題發展成一個活動,使用主題能讓孩子較容易融入活動。於是我們就以「蛋」為主題發展內容:
1.蛋的發展階段:蛋→小雞→公(母)雞→雞腿
2.由旁白的敘述讓同學表演
a.蛋
-蛋被孵出的過程
-蛋被腳踏車上運送時,晃動的感覺
-講一段故事讓孩子融入情境
-最後會有一些蛋(約10顆)被送去賣掉、加工…。就到外圍休息
b.小雞
-引導他們小雞們在飛或是在遊戲的情境
-之後玩一二三木頭人,由旁白當鬼,輸的小雞們(大概10人)就要到旁邊休息
c.公雞(母)雞
-小雞慢慢長大變成公雞或母雞
-農夫要選出幾隻肥沃的雞加工成雞腿販賣,有些離別的劇情
-留在最後的雞要被做成雞腿。(可用夾娃娃的方式挑出,請旁邊在休息的小雞們幫忙)
3.因為活動內容的關係,原先討論的活動形式就改成,是隨機的,大家圍著教室,在旁休息的人圍成圈坐下,
繞著在表演的人,表示在裡面就是表演,而在外面則是恢復正常人,希望有所區別。
討論方式:
最後回饋的部份,原本是想要邊呈現邊討論,讓劇情漸漸發展。但是後來因為我們活動內容的關係,如果在中間就喊卡,這樣就會失去連貫性。於是我們決定留到後面再做討論。
提出問題:
Q1:有組員提出較難控制人數的問題。要私底下跟在旁休息的孩子說等一下要
做的動作還是由旁白說?
A1:我們一致決定要由旁白口述,工作人員帶動作。因為工作人員私下說感覺
是事先說好的,不像是創造的戲劇。
Q2:要不要分組的問題?
A2:有組員提出,一共有三個階段,將全班分成三組,一組扮演一個階段。但後來討論後覺得,孩子們這樣就沒辦法融入整個劇情ex.孩子直接表演公雞而沒有經過蛋的過程,沒有循序的過程,很難進入劇情
活動當天工作:
因為想要讓每一個組員都有不同的體驗,於是我們決定不論是旁白、紀錄或是工作人員可以輪著當,這樣可以讓大家都有經驗,對活動也比較有融入的感覺。
初步構想的表格:(不是確定內容)
結論:
這一次討論大致大綱出來了。下一次討論時,組員們會實際操作一次。我們想要邊操作時邊想詳細的劇情。當天會以蛋的成長階段分別由負責該段的旁白統整打成文字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