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照例還是先詢問日期、星期與天氣為何?一開始係以中文詢問,再逐漸添加英文於對話中,並請幼兒覆誦一次。在覆誦的過程中,我以肢體來輔助孩子記憶;不過,我不是要求孩子背單字,而是讓他們習慣「外語」就像習慣「不知道的國字」一樣自然。例如:今天是Tuesday,我們先握緊拳頭,然後彈出勝利的Y(食指與中指),喊:「Tues-day!」顯然的,我嘗試將英文單子「擬物化」,讓它們先與孩子的肢體鏈結,然後再讓他們實際運用。
2. 上回是個人呈現自己的Idea:將心想的動物表現出來,然後大家一起模仿。這一次是讓孩子分組呈現「小組的idea」。我將孩子分為四組,其中兩組各為三人,另外兩組各為五人,因為奇數的成員,容易在投票時完成民主的結果,不會平分秋色。
組別分配好後,希望他們能夠討論,最後形成一個共識:小組要表演那一種動物。先易而難,我先去三人為一組的組別。以下為協調的情形:
A. 第一組馬上形成共識,要表演「小白兔」。原因是兩個小朋友都喜歡小白兔,另外一位沒有意見,我再次詢問這位原本沒回答的同學,她才說:「小白兔」。因此,不須協調。
B. 第二組,組長要表演貓咪,兩個小朋友要演小鳥。依皮亞傑的研究:小朋友們是「以自我為中心觀」,所以當(組長)不顧全大局,堅持要表演貓咪時,我是一點也不訝異,開始居中協調。我問其他兩位:「組長說要演貓咪,你們要演什麼呢?」其中一位竟然附和說「貓咪」(改變決定很快),另外一位還是堅持小鳥;我再問一次:「如果多數人決定的動物,我們這一次就先表演那一個動物。」最後,他們才決議貓咪,這時組長跳了起來,非常開心。孩子還是鮮有領導的觀念。
C. 第三組有兩位要演「飛龍」、兩位要演「鱷魚」、一位要演「甲蟲」。組長是在「飛龍」這方,我再確定一次他們的決心不變後,詢問決定「甲蟲」同學的意向,告訴他們因為很難形成共識,所以一旦這位同學決定什麼,形成多數,請另外兩位同學禮讓。結果「甲蟲」同學決定「鱷魚」後,「飛龍」的同學「頭低低」(難過);此時,我順勢讓其他三位同學鼓掌表揚兩位原本選「飛龍」同學的風度,然後請該組開始演練如何表演鱷魚。
D. 第四組每人各選不同的動物,組長喜歡「迅猛龍」,其他組員則是「大象」、「小白兔」、「蜘蛛人」、「老虎」等。我再次協調後,還是沒有一位願意禮讓。我才說:「因為沒有多一點同樣的意見,這次請先表演組長的idea,下次如果你當組長,有這樣的情形,我們再表演你的動物,請組員先禮讓,聽從組長的領導。請你們開始排練『迅猛龍』。」
再來則是呈現,第一、二組快樂的表演;第三組的兩位「飛龍」同學,嘴巴閉著緊緊地表演鱷魚,我知道他倆還在想著「飛龍」;第四組,一盤散沙,每個人表演自己的,我詢問組長,「你」在表演什麼?他回答我說:「飛螳螂!」我相當訝異他改變了自己的決定,因為貴為組長,又已協調好了表演「迅猛龍」,竟然在呈現前一刻又改變了自己的決定,可見孩子除了少有團體意識外,腦袋中的idea,是不停的在轉動,沒有道德束縛。
這四組的呈現結束,我們集合一一討論,除了稱讚一、二組的表現外,我再請所有的同學為「犧牲小我」的兩位「飛龍」同學掌聲鼓勵,那時他倆的頭抬了起來,露出微笑。最後一組,我雖然稱讚「每個」同學的創意,也鼓勵他們要學其他組的團隊精神;然後再提醒組長,在團體中,形成的意見,不要輕易改變,否則大家會搞不清楚,你們這組的Idea是什麼。
讓孩子分組,這個小試驗,卻在過程中出現大驚奇(組長自我中心觀地改變idea),讓我在戲劇教學上,得到寶貴的經驗。
(本文與全球藝術教育網主題何謂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表演藝術」?同步刊登,以標籤:GNAE表演藝術表示)
留言